找到相关内容16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从儒佛交涉的角度看严羽《沧浪诗话》的诗学观念

    “暂借好诗消永夜,每逢佳处辄参禅”;李之仪说“得句如得仙,悟笔如悟禅”;曾几说:“学诗如参禅,慎勿参死句”;葛天民说:“参禅学诗无两法,死蛇解弄活鱍鱍”;吴可说:“学诗浑似学参禅,要保心传与耳传”;...

    萧丽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145841.html
  • 净明山人:中华禅随笔(2)

    建立了起来,这一起点又是如此之高,以至于使人明白悟禅是超越一切教典之上的究竟之道!  神光听说不远处的少林寺有一位达摩在住山洞,就想,我一定要找到这个“圣人”使人生的真理,达到顶峰。  到了达摩的洞前,...

    净明山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546131.html
  • 看话禅之研究

    的方法,正如前引之答陈少卿书,是种“ 静坐摄心,事事莫管”的默照禅。   或许有人会批评大慧的看话禅为待悟禅,然这并不正确 。因为‘大慧书’卷下有如下的教诫:...

    杨白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2046722.html
  • 证悟

    32)所谓:“大悟十八次,小悟无数”,实不欺我。   附带一提,曹洞宗有所谓的“修证一如”,道元禅师 33 极力排斥为得证悟而坐禅。曹洞宗称临济宗的修行为“待悟禅”或“梯子悟”,十分轻蔑而排斥。但是,道...

    水野弘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848013.html
  • 佛门用语篇

    。  此种言行录一如政府的正式布告,尊严不可侵犯,又可启发思想,供人研究,并且作为后代依凭的法式,故称公案。此一风气倡始于唐代,至宋代大为兴盛。  公案有五种重要的涵义:  作悟禅的工具;  作考验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148550.html
  • 略说弥勒禅法的修习

    佛理。遂舍妻孥,求僧披剃焉。甫登戒地,颇护心珠。因悟禅那,顿了玄理。方数十载,同好之者,自远而来请问。谏一一指订,俾其开觉。寻游洛下广爱寺挂锡,时禅客鳞集,如孝子之事父母焉。洛中有请谏设食,必排位对宾头...

    明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248763.html
  • 唐代僧侣与皇权关系研究(4)

    唐代宗时,宰相元载、王缙、杜鸿渐等皆好浮屠,京城许多僧人都与之过往甚密。长庆年间的宰相元稹亦与僧人有往来。其在〈悟禅三首寄胡果诗〉之三曰:“莫惊头欲白,禅观若弥深”[注:《全唐诗》卷四0九]  唐后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5350557.html
  •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

    对这种境界表述是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。禅宗把修道悟禅的心比喻为:“雁过长空,影沉寒水”,“水无照月之心,月无映水之意,水月两忘,方可称断&...

    吴言生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651606.html
  • 与禅无关

    ,能得悟者总是风毛麟角,故而,这些悟道之人就如阳春白雪,得道而无助,岂非是人生另一重大苦痛?真是悟也苦痛,不悟也苦痛,如之奈何!如之奈何! 由悟禅想到当今社会上的摸彩票,场面一摆出来,千万人共往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65253521.html
  • 思想风格——佛教寺院建筑的主导

      苦无寺众,遂于民国67年聘请新竹万佛寺悟禅(仁慧)法师、   真理法师及悟健法师,住锡本寺,主持理法务。数年间度众日   增,房舍不敷使用,于民国70年仁慧法师率众兴建后栋法堂及   ...

    宽谦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5555644.html